1、工程概况
50m3水塔,塔身高20m,建在宝成线左侧路堤边坡上,三面临空,场地狭小,建好之后,塔身倾斜向嘉陵江方向,水塔室外地坪发生沉降,虽经多次处理,塔身仍在向嘉陵江倾斜,地面形成台阶状。现对该水塔纠偏施工,具体如下。
2、施工方案
根据钻探资料,将小口径钢管桩变更为干法成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。
施工的圈梁和扩大平台不变,在圈梁之上与原水塔塔身间增设一断面为三角形混凝土。
10根小口径钢管桩变更为2根Φ600、长25m、相距5.3m钢筋混凝土灌注桩,桩顶增设承台,承台顶设钢板。
用32b型工字钢两片焊接成一个长5.74m的钢梁,共设两个钢梁,分为主梁和辅梁。
凿去原水塔部分浆砌片石基础,为主梁位置,辅梁设在主梁外侧,主梁抬原水塔基础,辅梁抬新施工的水塔圈梁。
主梁和辅梁下均设钢支座,钢支座在灌注桩承台顶面的厚钢板上,支座两侧预留放千斤顶的位置。做好观测、测量、记录工作。
4、结语
1)水塔基础处在厚层黄土地层上,经钻探黄土厚度20m,在靠近嘉陵江侧的10m~17m处,土质疏松,孔隙大,强度低,压缩性大,是引起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。
2)水塔施工时,未有地质资料,建在斜坡上,基础承受土压力,地基土夯实不够,灰土垫层厚度不够。
3)通过钻探,否定小口径钢管桩方案,采用干法成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,桩径600mm,桩长25m以上,以进入持力层0.5m为标准。
4)水塔塔身纠偏值为28.5cm。
5)在新施工圈梁之上,再增加一圈三角形混凝土,使新圈梁与原塔身紧密结合在一起。
6)对基础有裂缝处,采用内外钢筋混凝土加固。对地面有裂缝处,重新施工地面。
7)主梁与辅梁作为永久建筑,每隔2年~3年要对主辅梁、斜拉钢筋涂防锈漆一遍。
8)水塔内垂球要永久保留,以便随时查看水塔的变形情况。
9)新设圈梁托换原基础是机械纠偏成功的关键,不但加固了原基础,而且为纠偏提供支撑点,本次采用基础外侧加圈梁的设计是成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