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筒身砌筑采用周转上升式操作平台和钢索吊篮运输
水塔传统施工采用外脚手架并设置一座龙门架进行垂直运输,这种方法不但耗用大量脚手工具及人力,而且影响施工速度。我们用周转上升式操作平台代替外脚手架,用钢索吊篮代替龙门架。
周转上升式操作平台是将直径100mm无缝钢管支承在筒身砌体上120mm,将直径80mm无缝钢管套接其中,通过内外管壁上所钻通孔,用螺栓锚固,其上满铺钢跳板与60mm厚脚手板,形成操作平台,并在其正中留设1m×lm上料口。操作平台共两层,间距1.2m,上层用作砌筑作业,下层用于备料。当完成1.2m砌筑层后,拆除备料平台,在其上搭设新的砌筑作业平台,并将原砌筑平台改作备料平台。如此交替攀升,直至完成全部筒身砌筑任务。
物料运输的方法是在操作平台上支撑一三角架,下设一台15KN慢速卷扬机,通过钢索吊篮实现垂直运输。三角架随操作平台的上移而上移,以保证物料能连续供应。
二、水塔壁钢模板用定型钢拉片及定型钢箍加固
水塔壁厚140mm、高7.68m,模板支撑难度很大。我们采用定型钢拉片代替传统的对拉螺栓。定型钊刚泣片用30mm×3mm扁钢根据水箱壁厚剪裁,两端钻直径12mm孔。(孔距按模板确定),连于内外两层钢模板间,用模板定型卡具连结。水箱外壁用定型钢箍加固,钢箍用L75×5角钢放样制作,螺栓连接,上、中、下共3道。
三、水箱球面宵底和锥顶的组合式钢支撑支模
水塔水箱弯底为球面,箱顶为锥面。这种空间曲面给定型钢模板带来不便。传统支模方法是采用木模,经放样起拱、拼接刨光制成胎模,现场拼装成形。这种方法制作工艺繁杂,需耗用大量木材与人力。混凝土表面也因此而粗糙不平。我们大胆采用钢支撑上满铺薄钢板支模方法。支撑体系用直径16mm钢筋,根据放样下料焊制成所需的球面和锥面形状。将每一曲面分割为8组,在水塔上组装,中心部位用直径500mm、厚10mm的钢板将8组连接焊成一体,上面满铺1mm厚薄钢板与支撑体系点焊连接。